假如您已經了解何謂哈佛個案教學,而且您也相信個案真的能夠幫助您,那下一步應該是開始接受哈佛個案教學的洗禮。
但是問題馬上來了!當我們拿到個案資料,一定會有點不知所措!個案內容動輒十頁以上,加上附表與財報,資料未免也太「豐富」了吧!
讀完個案之後,通常我們會完全不知道個案到底想要探討什麼問題,所以個案老師提供的研討問題reflective questions就很重要。只要參考個案內容,回答完這些問題後,讀者會比較清楚個案的輪廓,進一步開始熟悉個案的內容。
但在進行個案討論之前,光熟悉個案內容還不夠,讀者必須對個案某些重點加以闡述、解讀,而且這些闡述必須基於以下順序:
(1) 個案提供的資訊(包括內文與附表);
(2) 讀者個人過去經驗與學習;
(3) 外部資料。
舉例來說,當Starbucks個案裡提到它的客戶到星巴克首先要追求的是咖啡本身時,讀者必須要問:星巴克顧客追求什麼樣的咖啡?從個案內容來看,它的客戶要的不是一般美國人常喝的那種美式咖啡,他們要的是espresso義式濃縮咖啡(這時候您可以憑本身的經驗,看看這個資訊有沒有道理?是否符合您個人經驗?),客戶追求的是最高檔的咖啡(個案內容提到星巴克咖啡豆都來自非洲、中南美洲和亞洲等最好的產地)。為了維持咖啡品質的穩定度,星巴克嚴密掌控其供應鏈,直接在這些地區購併咖啡豆農場,以確保供貨穩定。
從上面簡單例子可以看出光是「高品質咖啡」幾個字,背後是經由多少管理決策與努力所達成,所以學員在參與討論後,學到的重點不在於星巴克是在賣高品質咖啡,真正重點在於星巴克怎樣達到對「高品質」的承諾。
讀者除了能夠闡述個案的一些重點外,更重要的是詳讀個案的附表。假如附表有數字,那更是重要資訊來源!「數字會說話」,星巴克主管發現有些客戶對於星巴克服務有所微詞,但到底哪些問題是客戶比較重視的呢?星巴克的毛利是多少?這些資訊都可從個案報表裡找到。基於這些數字與資訊,讀者可以對於個案提出更多更具說服力的說法、建議與解決方案。
讀個案時也很可能會踫到一些不認識或不熟悉的企業、品牌或產品,這些企業或品牌假如是個案主角的競爭者,讀者可以利用網路或其他途徑,找出相關資訊,去比較它們的(定位、目標市場、市占率、營運模式等)異同。像在LV的個案裡,光瞭解LV是不夠的,讀者還要事先分析LV的競爭對手或產品像Hermes、Gucci、Cartier等,以達致最佳的個案學習效果。
方滿階